骨质疏松症怎么治疗好?2025年新防治指南全解析
弯腰捡东西突然骨折?爬楼梯膝盖钻心地疼?这些可能是骨质疏松发出的警报。作为困扰我国9000万中老年人的隐形,骨质疏松症每年导致约150万例骨折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"沉默的疾病"究竟该怎么应对。
为什么骨头会变"脆"?
我们的骨骼就像户,30岁前是存款期,之后开始不断支取。当流失速度大于生成速度,骨量就会像沙漏般悄悄减少。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锐减,骨质流失速度甚能达到每年2%-3%。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、缺乏运动、抽烟喝酒都会加速这个过程。
危险的是,早期骨质疏松几乎没有症状。很多人都是发生骨折后才被确诊。脊柱压缩性骨折可能只是表现为身高变矮、驼背加重,而患者往往误以为是自然衰老。
2025年骨质疏松诊断新标准
现在医院主要使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(DXA)进行骨密度检查。新诊断标准显示:
- 正常:T值≥-1.0
- 骨量减少:-2.5<T值<-1.0
- 骨质疏松:T值≤-2.5
建议65岁以上女性、70岁以上男性都该做骨密度筛查。有骨折史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、体重过低(BMI<19)的人群更要提前到50岁开始检查。
药物治疗方案对比
目前临床常用药物分为三大类:
1. 骨吸收抑制剂:阿仑膦酸钠每周1片,注意需空腹站立服用;唑来膦酸每年静脉输液1次
2. 骨形成促进剂:特立帕肽需要每日皮下注射,适合骨质疏松
3. 双重机制药物:罗莫珠单抗每月注射1次,但需警惕心血管风险
特别注意: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治疗,但单纯补钙并不能逆转骨质疏松。维生素D每天建议补充800-1000IU,好选择D3制剂。
非药物疗法实测有效
运动是天然的"健骨药":
- 负重运动:快走、跳舞、爬楼梯,每周3-5次
- 抗阻训练:哑铃、弹力带,每周2-3次
- 平衡训练:太极拳、瑜伽,预防跌倒
饮食要注意:每天300ml牛奶+1拳头豆制品+半斤深色蔬菜。限盐(<5g/天)、戒酒、少喝咖啡(≤2杯/天)。
预防骨折的6个生活细节
1. 浴室铺防滑垫,安装扶手
2. 选择有靠背的椅子,避免矮凳
3. 上下楼梯扶扶手
4. 外出穿防滑鞋
5. 起床先坐30秒再站立
6. 定期检查视力,避免绊倒
常见误区澄清
× 喝骨头汤能补钙 → 汤里主要是脂肪,钙含量不及牛奶1/10
× 只有老年人才会骨质疏松 → 年轻人节食、缺乏运动同样危险
× 骨刺是补钙过量 → 其实是关节退变的表现,与骨质疏松可能并存
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?
出现以下情况建议立即就诊:
- 轻微外力就骨折(如从座椅跌落)
- 身高缩短超过3cm
- 持续背痛且夜间加重
- 使用激素类药物超过3个月
记住: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。早筛查、早干预,80岁依然可以拥有强健骨骼。建议45岁以上人群每年做1次骨密度检查,把防治端口前移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