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症怎么治疗好?这份防治指南请收好
你是否经常腰背酸痛,甚轻轻一摔就骨折?这可能不是简单的缺钙,而是骨质疏松在作祟。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的骨骼疾病,骨质疏松就像被白蚁蛀空的木头,看似完整实则脆弱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"沉默的健康"。
什么是骨质疏松症?
骨质疏松症是骨量减少、骨组织微结构导致的骨骼脆性增加。简单来说,就是骨头变得疏松多孔,像蜂窝一样。数据显示,我国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20%,其中女性更为常见,绝经后女性每3人就有1人患病。
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很多人直到骨折才发现问题。常见骨折部位包括手腕、髋部和脊柱,其中髋部骨折为危险,被称为"人生后一次骨折",一年内率高达20%。
哪些人容易患上骨质疏松?
以下几类人群需要格外注意:
- 绝经后女性(雌激素下降加速骨流失)
- 60岁以上老年人
-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
- 有家族骨折史的人群
- 长期缺乏运动、日照不足者
- 吸烟酗酒、过量饮用咖啡的人群
如何判断是否骨质疏松?
除了骨折这个"警报",这些信号也要警惕:
1. 身高变矮超过3厘米
2. 出现驼背
3. 经常性腰背疼痛
4. 轻微碰撞就发生骨折
确诊需要做骨密度检查(DXA检测),T值≤-2.5即可诊断。建议50岁以上女性、60岁以上男性每年检查一次。
科学防治记住这5点
1. 补钙要科学
每日需钙1000-1200mg,50岁以上需增1200mg。除了牛奶、奶酪等乳制品,豆腐、芝麻酱、小鱼干也是好选择。注意钙片好随餐服用,每次不超过500mg。
2. 维生素D很关键
它能促进钙吸收,建议每日补充800-1000IU。每天晒太阳15-30分钟就能合成足够维生素D,冬季或日照不足时可适当补充制剂。
3. 运动增强骨强度
负重运动(快走、跳舞)和抗阻训练(举哑铃)有效。建议每周3-5次,每次30分钟。游泳虽然对关节友好,但对增强骨密度有限。
4. 防范跌倒很重要
家中保持光线充足,浴室铺防滑垫,避免使用地毯。老年人建议进行平衡训练,必要时使用拐杖。
5. 规范用药别耽误
常见药物包括抑制骨吸收的双膦酸盐类,以及促进骨形成的特立帕肽。用药期间要定期复查,一般3-5年需要评估疗效。
关于骨质疏松的3个误区
误区一:喝骨头汤能补钙
骨头汤钙含量其实很低,一碗汤的钙还不如一杯牛奶。且汤里大量脂肪和嘌呤,可能增加血脂和尿酸。
误区二:只有老年人才会得
年轻人如果长期缺乏运动、过度,也可能出现骨质疏松。临床发现30多岁就骨量减少的并不少见。
误区三:治疗就是吃钙片
单纯补钙远远不够,需要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。就像修补漏水的房子,光加砖块(补钙)不行,还要加固结构(药物治疗)。
给子女的小建议
如果父母出现这些情况,请及时带他们就诊:
- 抱怨"浑身骨头痛"
- 身高明显缩短
- 轻轻摔倒后疼痛持续不缓解
- 脊柱逐渐弯曲变形
记住: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。从今天开始,带着一起晒太阳、做运动,给他们的骨骼健康投资永远不会太晚。


